
聶震寧: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
“獨讀書不如眾讀書”這個提法是我首創,我是從《孟子》里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演化而來,我認為全民閱讀就是大眾讀書。有人認為讀書是青燈黃卷一個人的事,也有很多朋友問我“讀書是個人的事情,有必要搞成那么熱鬧嗎?”我說有時候獨讀書是很苦的,眾讀書就會很快樂。
我覺得在價值多元的當下,讀書的價值是要使大家有更多的認同,這個認同要通過社會各種各樣的方式傳播和確認,我們的社會曾經有過“讀書無用論”的說法,現在我們要讓大家覺得讀書很有用,不僅對現在有用,對未來也很有用。要強化這個價值,就需要做全民閱讀推動。全民閱讀催生了讀書會,就是一個獨讀書不如眾讀書的典型。讀書報告會,一個人講大家聽,然后討論,這也是眾讀書。一個單位共讀一本書也是眾讀書,然后就這本書開展討論,也許對我們的工作有直接指導,這也屬于眾讀書。
讀中外名著最好是大家一起來讀,大家一起讀就會形成更好的文化交流,形成一種更好的文化思考,形成更好的文化自信。眾讀書的結果就是使大家有非常好的價值共識,又形成比較好的閱讀交流。“獨讀書不如眾讀書”在我的文章里闡述過:親子閱讀是眾讀書。父母親帶孩子讀、母親帶孩子讀、父親帶孩子讀,是眾讀書。一個班級讀書當然是眾讀書,一個社區讀書也是眾讀書,一個單位、一個機關、一個企業大家一起來讀書都是眾讀書,這樣讓我們本來覺得讀書是枯燥的,而變得有趣,從而形成比較好的交流。蘇格拉底說過,談話是最重要的一種教育。有了閱讀就會有交流,這樣閱讀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覺得要使全民閱讀真正產生實效,應該是獨讀書不如眾讀書,也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路徑。我希望更多術業有專攻的專家、學者都能跟垂直專業的讀者們進行交流,形成更好的學習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