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 聶震寧

掃一掃,回看嘉賓直播視頻
近幾年來全國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出版業同樣需要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一般來說是練好基本功,可實際上是一種修行,是一種人生態度。只有態度認真,才能修行良好,才可能為做出高質量出版物提供保證。
出版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進行全面質量管理。要出版精品,不僅是政治方向正確,出版導向正確,價值取向正確,還要求內容質量精致、精細、精準。中央關于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辦法的要求,就是全面質量管理。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全面的質量意識,其包括重視基本功對質量的影響。
正確認識基本功
出版業現在市場競爭很激烈,選題的開發、書稿的組織、市場的營銷等都很重要,但是不能缺少質量的堤壩來保護和支撐。市場競爭最終還是全面的質量競爭。我們經常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指在一個傳播學、傳媒業不發達的時代。而在傳媒業非常發達的現在,得失可以很快用算法算出來,不僅是全面質量的競爭,更是得失天下知。要成為一個好編輯,還得注意夯實基本功。
安徽出版集團的一位青年編輯,碩士畢業后進入出版社,被領導安排較多的校對任務,從暗暗叫苦到耐心去做,幾個月后養成咬文嚼字的習慣。雖然后來不在校對部工作了,卻習慣用校對的方法編輯圖書,促使她在此后集團的多次圖書編校質量抽查中取得不錯的成績,直至在韜奮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全國出版社青年編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還有一位獲得青年編校大賽一等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青年編輯,畢業于北京大學。她說大學7年的學習經歷讓她學會了如何欣賞好書,而編輯工作的實踐則練就了她編校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讓她完成了從讀者視角到編校視角的轉換,現在讀一部書稿,既要關注書的內容,又要咬文嚼字,同時還要關注全書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她的一番感想道出了編輯與專業學者的同與不同之處,值得青年編輯們記取。
掌握好基本功,這幾乎是所有行業、所有崗位優秀從業者的普遍經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商業售貨員的基本功,就是一把準、一抓準、一刀準。出版業中各個崗位自然都有各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編輯、校對、裝幀、印制、管理等,無一不需要良好的專業水準,而良好的專業水準無一不需要練好基本功。因此,做編輯要隨時準備做作者的“一字師”。“一字師”在出版界、學術界、寫作界有不少美談佳話。一個編輯可以不善于捕捉圖書信息,不善于提出新的選擇,不善于通過把握社會和專業的格局來設計選題,因為可以有別人做,你可以不善于去做,可是,只有一條,那就是必須善于取舍,必須善于提出書稿中的問題,必須善于寫作審讀報告,必須善于編輯加工。這是編輯主要的基本功。
如何練就扎實的基本功
要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首先要有認真的態度。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同時是一位對編輯工作一絲不茍的大編輯家。他創辦和編輯過許多刊物,如1924年11月創辦《語絲》周刊;1925年4月創辦《莽原》半月刊,同年秋出版《未名》半月刊及編輯《未名叢刊》兼編北京《國民新報》副刊;1931年3月主編左聯的機關雜志《前哨》等。通過這些刊物可以看出魯迅是一流的編輯。在編輯《鐵流》曹靖華譯本時, 魯迅對照德譯本和日譯本進行校訂,使中譯本完全勝過了德譯本,而序跋、注解、地圖和插圖,又為日譯本所不及。魯迅曾經對《嵇康集》做過四次???,把10多萬字的《嵇康集》抄寫過三遍。專家評價,到目前為止,在所有的《嵇康集》中,經魯迅反復認真??钡陌姹咀詈?。
作為革命出版第一人,韜奮先生是偉大愛國者、著名出版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的主要創始人。20世紀30年代,他主編《生活》周刊、《大眾生活》周刊等名滿天下??箲饡r期他領導的生活書店出版了大量抗戰書籍和進步文化書籍。韜奮先生在出版工作中有兩件“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一個是刊物脫期,一個是刊物有錯字。為此當年他常常在印刷廠加班校改付印樣,一熬就是一個通宵。這兩件事與編輯出版的基本功緊密相關。
要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還得要勤學苦練。著名出版家王云五,是商務印書館歷史上除開創者張元濟、夏瑞芳外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編輯方面的主要成就自己概括為“四百萬”,即:“四”——創立四角號碼檢字法;“百”——編撰《百科全書》;“萬”——主編《萬有文庫》。一個人要創立“四百萬”這樣的“家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王云五主要是靠自學成才、勤學苦練成長起來的。年輕時他曾在一家英文夜校當助教,晚上上班,白天則盤桓在上海同文館讀書,用3年時間讀完了英文版《大英百科全書》,還把家中的存書“二十四史”閱覽過一遍,可謂博覽群書,具有雜家的知識儲備,這樣的基本功無疑為他日后從事出版事業、創造“四百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練就基本功的過程中,態度認真是第一位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時,人民出版社出版四卷本《毛澤東選集》,白以坦就是當時的主要校對。為此,他在人民出版社中被稱為“百萬無一失、萬萬無一失”的“校對王”。由他領銜主校的《毛澤東選集》至今未發現一個差錯。有一位后來也成為著名校對專家的同事說,當年在校對《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時,白以坦帶領校對小組下到印刷廠校訂終校樣。一天午休時間,他看見那時已有“校對王”之稱的白以坦還在排字車間里低頭看書,手里拿的是校對過多遍做成“假書”的定稿,一個年輕校對在他旁邊對著原稿一個字一個標點地誦讀,“校對王”則低著頭一點一點跟著校。他感嘆道,“百萬無一失”聽起來很輕松,其實每個字都是磨出來的,別以為“校對王”有多神奇,其實靠的都是認真。
首屆韜奮出版獎獲獎者周振甫著作頗豐,他的《周振甫文集》(十卷)在學術界頗有聲望,但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卻用在默默無聞的編輯工作上。他甘之如飴,安之若素,從不拒絕編輯室委托他審讀的書稿。30多歲時他編輯了錢鐘書先生的書稿《談藝錄》,幫助作者訂正書稿、編訂目次。近70歲時,他又編輯了《管錐編》,前后寫下兩份審讀報告,其中,在長達數萬字的后一份報告中,指出了書稿中的1000多處錯訛,并且絕大多數意見都為錢鐘書先生所接受。
岳麓書社首席編輯唐浩明也是編輯工作中態度認真的一位代表。他編有《曾國藩全集》等近代歷史文獻,自己著有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楊度》《張之洞》,被評論界稱為“晚清三部曲”,還寫作了歷史隨筆集“評點曾國藩”系列。在擔任《曾國藩全集》責任編輯時,他十年磨一劍,全身心投入其中:編審、分析曾國藩留下的文稿多達1500萬字,同時還閱讀了曾國藩同時代人的著述和大量有關曾國藩的正史、野史資料。經過11年的編纂、校正,最終出版1500萬字、30卷的《曾國藩全集》。
近幾年來全國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出版業同樣需要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一般來說是練好基本功,可實際上是一種修行,是一種人生態度。只有態度認真,才能修行良好,才可能為做出高質量出版物提供保證。
不能輕視基本功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墨菲定律,定律指出:只要有這個可能性,事情往往會朝你所能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為此,我們需要理性安排各種機制,利用“拆屋效應”,勇于挑戰,杜絕猶豫和怯懦。對出版業來說,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只靠認真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要特別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理性安排各種機制來控制出錯的可能性,二是要利用“拆屋效應”,面對困難要勇于挑戰,要下定徹底推倒的決心來面對編校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我做編輯工作幾十年,每當看到文學作品中出人意表的精彩情節,或發現更勝一籌的精品選題,總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墒?,做出版時間長了,遇事多了,發現創意固然重要,馳目騁懷固然讓人得意,可一旦落到出版物上,還得要處處小心。我們的編輯出版工作,常常是一不小心、一個差錯、一個細節,就可能毀掉一本內容上好的書、一期美文滿載的雜志,甚至釀成大禍。“千里之堤潰于螻蟻之穴”,在出版業中不是諺語,是真事。即使有的錯漏沒有釀成大禍,但也足以讓一本好書佛頭著糞,令作者生氣,令讀者疑惑,令做書人羞愧。
古人講“學然后知不足”,我們要講“做然后知不敢做”,也就是不敢隨隨便便去做書。要成為一個杰出的編輯出版人,就要做好各個方面的努力,千萬不能輕視基本功。要成為一個優秀編輯,既要勤學苦練,更要態度認真,二者缺一不可,而核心還是態度認真。勤學苦練也必須來自于態度認真。當然,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出版業要提高出版物質量,還要用制度來管人,用機制來管事情。也就是說,用制度保障匠心,用匠心成就事業,出版業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