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第十屆韜奮出版人才發展論壇舉行。論壇主會場設在北京,分會場設在廣州。論壇總結交流新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經驗,探索多層次人才尤其是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育路徑,為2021年年末出版業人才工作經驗交流和理論思考帶來一場思想、智慧的盛宴。

第十屆韜奮出版人才發展論壇設在北京的主會場。
歷屆韜奮出版人才發展論壇都是在鄒韜奮先生的誕辰日11月5日舉行,以緬懷韜奮業績,傳承韜奮精神,培育新時代出版人才。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論壇延期并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第十屆韜奮出版人才發展論壇設在廣州的分會場(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供圖)
在開幕式上,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廣東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燕卿、廣東省出版集團總經理杜傳貴先后致辭。
聶震寧在回顧了前九屆論壇的舉辦歷程后表示,10年來,韜奮出版人才發展論壇一直緊跟新時代的步伐,與新時代出版業的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相伴而行,為新時代出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步成為我國出版行業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專業論壇。本屆論壇的地點和形式雖然有一些變化,演講的容量略有一些縮減,可是依然保持了較高層次。他表示,我國出版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在2035年我國建成文化強國的偉大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加強人才培養,韜奮出版人才論壇愿意為此作出應有的貢獻。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致辭。

廣東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燕卿線上致辭。

廣東省出版集團總經理杜傳貴線上致辭。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通過百年來國際國內優秀出版人以出版推動文化發展的案例,說明人才培養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以及建設文化強國的辯證關系。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表示,優秀的出版人才要有卓越的策劃能力、挖掘優秀作品的能力、提升稿件質量的能力、面向讀者制作傳播的能力,其中挖掘優秀作品的能力是關鍵環節,因為作品是衡量人才的最終標準。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以多位優秀編輯為例,論述了名編輯的標識及其成長的主客觀條件。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肖延兵、機械工業出版社社長李奇、山東出版集團總編輯遲云、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院長陳丹四位來自業界和學界的嘉賓分別就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和成果分享觀點。

鄔書林在主題演講環節分享觀點。

閻曉宏在主題演講環節分享觀點。

郝振省在主題演講環節分享觀點。

肖延兵在主題演講環節分享觀點。

李奇在主題演講環節分享觀點。

遲云在主題演講環節線上分享觀點。

陳丹在主題演講環節分享觀點。
作為本屆論壇重要內容,以“新時代新征程:出版高質量發展與人才培養”為主題的征文評選活動頒獎儀式同期舉行,韜奮基金會秘書長張增順宣布征文獲獎名單。本屆征文活動共收到216篇來稿,征文投稿涉及經驗總結、案例分析、模式探究等多角度,整體質量明顯高于往屆。結合網絡投票推選,經評獎委員會評委充分評議,評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5名、優秀獎61名,7家單位榮獲優秀組織獎。

韜奮基金會秘書長張增順宣布征文獲獎名單。


獲獎征文作者代表獲頒榮譽證書。

優秀組織獎獲獎單位代表上臺領獎。
論壇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主持。中宣部出版局二級巡視員張懷海參加論壇。

主持人魏玉山。
論壇由韜奮基金會主辦,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社聯辦,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機械工業出版社、百道網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