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勇,男,1964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高級記者。1985年大學畢業進入重慶晚報工作迄今23年。歷任記者、編輯、部門主任、總編助理、副總編,現任執行總編輯。長期在采編一線工作,有豐富的媒體從業經驗,成績顯著,是新聞宣傳專家型人才,重慶市宣傳文化首批"五個一批人才"。
一、著力打造責任傳媒,營造和諧氛圍,樹為全國典型
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實踐中不斷增強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的能力。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報業市場競爭加劇,為吸引眼球,很多媒體惡性炒作,虛假新聞,低俗之風蔓延。在主持報社新聞業務中,該同志提出"杜絕紅黃灰,倡導綠色新聞","用報道共筑和諧社會,用真情撫慰讀者心靈",打造"責任傳媒"的辦報理念并取得較好效果,2006年4月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以《打造責任傳媒 營造和諧氛圍》為題進行報道,得到中宣部的肯定,劉云山部長作出批示,中宣部把重慶晚報樹為全國都市報辦報的典型,2006年5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中央8大新聞媒體專程來渝對重慶晚報的辦報經驗進行報道,向全國推廣。中央新聞媒體如此集中聚焦地方媒體,在中國新聞史上是少見的。
2006年8月,"全國新聞戰線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化'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電視電話會議"上,重慶晚報作為全國唯一都市報代表參會,并作主題發言。
2008年3月,中宣部主辦的"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搞好新聞宣傳研討班"上,該同志代表重慶晚報作為全國唯一的都市報代表做了《讓道德公民成為新聞主角》的發言,獲得與會者好評。
二、具有很強新聞策劃組織能力、創新意識
該同志長期在采編一線工作,在新聞業務的每個崗位都鍛煉過,采寫的稿件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級獎項。走上編輯組織崗位后,銳意創新,近年來在新聞采編改革、組織策劃報道方面取得突出成績。
幾年來領導策劃了重慶晚報一系列改革方案,如晚報的小報改大報,晚報瘦身版、晚報提早出報時間等,都取得了成功。使晚報成為一張深受廣大市民喜愛的品牌報紙。
主持創辦了晚報周末刊《今天周刊》,堅持"力求用真實的內容,新銳的觀點,鮮活的細節,獨特的選題,新穎的文體"思路辦刊,幾年來所作的很多重大選題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從總理到市委書記都對今天周刊的稿件做過批示。連續兩年全票獲得重慶市好新聞一等獎。重慶市老新聞工作者協會還召開專門開會研討"今天周刊現象"。
1999年主編出版了大型畫冊《巴渝老相本》,根據本報同名欄目的照片篩選編輯,出版后受到讀者好評,銷售三千余冊。
2000年組織創辦的重慶晚報網站,一直在重慶保持新聞網站點擊率第一的位置。2007年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本年度批準全國19家網站具有網絡出版物、手機出版物資質。本報網站為其中唯一新聞媒體網站,也是迄今重慶唯一具有此項資質的新聞媒體網站。
2005年組織創辦了"社區新聞版"和"新聞故事"欄目,要求記者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筆下有情",反映社會新風,展示人間真情,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成為晚報的一個品牌內容。"新聞故事"欄目已堅持兩年多,每天刊登一個普通百姓的故事,反映他們在生活、工作、情感方面的故事,宣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觀,不少故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不少人因為我們的報道獲得社會救助,獲得新生。很多讀者將故事剪報作為教育孩子的好材料。"新聞故事"欄目獲2006年度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優秀欄目獎。
另外,該同志近年來領導策劃的《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重走長征路》、《直轄十周年3.14特刊--今天你重慶了嗎?》《慶人文精神大討論--四城對話》等大型系列報道都在社會上贏得廣泛反響和好評。策劃編輯的《大足三驅法庭編假案》《挖煤資助學生的老師劉念友》相繼獲得第十四屆、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
在培養人才方面,該同志提出了"雙師制"(業務老師+職業道德導師),取得良好效果,被中央三教辦推廣。近年來主持重慶晚報"巷子記者"隊伍的打造,要求記者"摸著脈搏、巴著地皮、貼著人心、摸著脈搏、巴著地皮、貼著人心",到社區當兼職干部、和困難家庭結幫護對子,真正沉下去,融入社會,這種踐行"三貼近"的做法獲得中央三教辦的肯定,并向全國發簡報。2008年3月,全國新聞界人士來重慶舉行了現場經驗交流會議。4月劉云山部長對重慶媒體關注民生和晚報"巷子記者"做法做批示,予以高度肯定,要求總結推廣。4月15日,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了專題報道。
三、致力于社會公益活動 回歸讀者構建和諧
該同志有很強的社會活動的策劃組織能力。他認為,重慶晚報不僅是新聞的報道者,也是城市建設的參與者。重慶晚報在他的領導下通過策劃組織了一系列的社會公益活動,樹立了晚報良好的社會形象;也秉承"責任",努力奉獻社會。
1998年策劃晚報和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重慶觀眾最喜愛的影片和演員的評選活動",邀請著名導演謝晉、著名演員葛優、宋春麗來渝領獎。受到市政府表彰。
2004年策劃發起組織了解放碑周末廣場音樂會,由晚報和渝中區委區政府共同主辦,已舉辦了170多場演出,觀眾上千萬人次。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文化報等媒體都給予了報道。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特色文化活動"、"群星獎"等榮譽。
2005年策劃了"首屆重慶十大感動市民評選活動"獲得成功,2006年該項活動被市委宣傳部提升為全市新聞媒體共同參與的,體現和諧重慶的宣傳活動。
2007年8月,該同志策劃成立的"重慶晚報慈善愛心基金",也是西部首個由媒體和慈善機構聯合發起的求助基金,主要用于救助家庭貧困的優秀學子、社會基層富有愛心的弱勢群體、見義勇為弘揚正氣的英勇市民等。已經收到善款三千多萬元。
2008年 策劃組織的"巴渝新十二景評選"成為轟動全市的一項文化活動,很好地宣傳了重慶城市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