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采寫簡況、作品評價、社會效果、獲獎情況)
把一篇借錢還債的常態報道升華為道德誠信的楷模,并在2005—2006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評比中,獲優秀廣播專題類大獎。體現了編輯的視野、高度和深度。
一個農家婦女在痛失深愛的丈夫的同時,還要面對丈夫留下的270萬元巨額債務。這個債怎么辦?武秀君選擇了一條最艱苦的路——討債、還債、直至自己打工還債。
記者在采寫這篇作品的過程中,最初只將其作為一篇借錢還債常態的典型報道來處理,但是姜麗彬同志看了初稿后,感到這個人物身上所展現出的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一種現代的誠信精神,是當今社會的“稀缺資源”,事件本身隱含著深刻的主題。于是要求記者多次進行深入而全面的采訪,盡可能拿回來感人的第一手材料。
姜麗彬同志對文章多次修改,注重細節開掘,表現了武秀君內心深處的樸實與真誠,揭示了一個平凡的農家婦女誠信立世、揚弘社會正氣、引領道德取向的重大主題,并將原來的標題《替夫還債的女人》,改為《真情女人武秀君》。
該節目是全國宣傳武秀君的所有稿件的首篇。由于姜麗彬同志的慧眼識珠和對素材深入挖掘的正確引導,使這件作品深刻、厚重。節目在2006年12月20日播出后,引發了全國對這一誠信道德模范的宣傳熱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專門給武秀君寫了慰問信。武秀君的名字已經成為“誠信做人”的形象廣告。武秀君本人在2007年當選全國誠信道德模范,今年又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