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37件(組)作品42次獲省以上新聞獎,其中獲"中國新聞獎"4次,發表論文30余篇,獲第五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是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創新重大題材宣傳取得顯著成效,黨報"第一主流媒體"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2006年江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報道,被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同志稱贊為近年來重大會議報道中"形式最新穎、報道最深入、影響最廣泛"的一次;
·2007年3月組織實施新華日報新一輪改版,辦報質量、版式版容又上新臺階,發行量和廣告收入雙雙列國內省級黨報第一方陣。當年,中宣部"新聞閱評"先后5次對新華日報新聞宣傳給予介紹和肯定。年底,省委書記梁保華親臨報社提出表揚;
·推出"業務練兵三年計劃",每年一個主題,采編人員全覆蓋,通過打造"三深入"、"三貼近"的有效載體,加強新聞隊伍的思想業務作風建設,推進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有效扭轉了黨報機關化的辦報作風?!缎侣剳鹁€》專門載文介紹了這一做法。
周躍敏,1958年7月出生,江蘇蘇州人,中共黨員,高級編輯,研究生學歷。1982年南京師范學院新聞專業本科畢業后進入新華日報社任記者,1985年下半年參與籌辦揚子晚報,歷任揚子晚報文體部副主任、經濟部主任、編委、副總編輯。2001年8月調任新華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2006年6月起任新華日報社總編輯、黨委副書記。
1999年被選為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2年獲第五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第8屆江蘇省政協委員,第10屆江蘇省人大代表。
周躍敏同志忠誠黨的新聞事業,堅持黨性原則,具有豐富的新聞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理論水平,業務精湛,作風嚴謹,勇于創新,敬業奉獻,是新聞界專家型人才。
一、精心策劃組織,提高黨報宣傳水平和辦報質量
從揚子晚報到新華日報后,周躍敏同志堅持不懈地推動黨報新聞改革。任新華日報社總編輯后,他提出"高度、貼近、開放"的辦報理念,于2007年3月推出新華日報新一輪改版,努力辦一張與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地位相適應的全國一流的省級黨報。江蘇省委和廣大讀者對新華日報的改版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中宣部當年就發出5期"新聞閱評"對改版后的新華日報新聞宣傳進行介紹。目前,新華日報的發行量和廣告收入雙雙列全國省級黨報第一方陣。
重大題材宣傳的創新取得新突破。周躍敏提出,黨報重大題材宣傳的創新難度較大,但越是有難度,就越有挑戰性,創新一旦取得突破,就具有樣本意義。新華日報改版后,他將重大題材宣傳的創新作為重中之重,精心策劃。他組織指揮的江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道,被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同志稱贊為近年來重大會議報道中"形式最新穎、報道最深入、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迎接十七大的宣傳中,在他的倡議和組織下,新華日報與省內13家市級黨報聯手,同步推出"省市黨報聯動喜迎十七大"大型系列報道。十七大期間,胡錦濤總書記作為江蘇代表參加江蘇團討論。他帶領編委會一班人精心籌劃,推出每天一期的"聚集十七大"特刊,在省級黨報中獨樹一幟。中宣部對新華日報重大題材宣傳的創新給予充分肯定,僅在2007年下半年就發出三期《新聞閱評》,分別介紹新華日報節能減排的報道、"省市黨報聯動喜迎十七大"的報道以及"從新聞視角看十七大報告新表述"的報道。
民生新聞的報道躍上新平臺。周躍敏同志提出,黨報不但要理直氣壯抓民生新聞,更應占領民生新聞的制高點。在他的倡導和組織下,新華日報民生新聞的報道無論是量還是質都得到了明顯加強。從2007年3月起在A1版開辟了"百姓故事"專欄,平均每周見報至少2-3次。重大題材報道注重從民生視角切入,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加強新聞策劃和政策解讀,體現了黨報獨特的視角和應有的高度。
完善內容結構形成黨報新優勢。周躍敏任總編后,提出新華日報不但要鞏固時政新聞、財經報道、政策解讀等既有的優勢,還要通過增加文化的含量、強化思想的張力,讓讀者自覺自愿地把讀黨報的時間和場所從辦公室、路途中,延伸進家庭。新一輪改版,新華日報增設了每天一個版的"焦點新聞"和每周一個版的"講壇"、"人文"、"網眼"三個???,完善了報紙內容結構,提升了報紙品位,有些??研纬善放菩?。
二、盡心盡力指導采編工作,深入扎實研究新聞業務
周躍敏同志盡心盡力、兢兢業業地履行總編輯職責,除了堅持長期值夜班當好第一把關人外,在對日常采編工作的指導上也付出大量心血。堅持每天上午11點和下午5點召集兩次編委和各部門主任參加的采編工作會議,以保證編輯部的高效運轉。通過流程改革,加強了對稿件的組織調度和編輯整合的力度。他還創立了"隱身人"書面評報(投影)、部主任輪流評報、同城媒體比較研究、兄弟省報動向研究、網上輿情分類研究、網上評報等一系列制度,在編輯部營造出研究業務的濃烈氛圍,年輕的記者編輯從中受益匪淺。
他十分重視對記者采寫工作的指導和幫助,經常性地為記者出謀劃策,從新聞主題、報道視角到采訪方式、寫作技巧,一一細心點撥。幾年來,由他出題、經他指導完成的新聞稿件,有不少在省級以上好新聞評選中獲獎。2007年度新華日報好新聞一等獎作品中,有七成是在他的指導策劃下采寫完成的。
周躍敏同志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在新聞研究上取得豐碩成果。從事新聞工作26年,個人共有37件(組)作品42次在省級以上好新聞評選中獲獎,其中一等獎23次,二等獎19次,三等獎8次。個人撰寫發表新聞論文30余篇?!蹲寗撔轮畼涑>G》、《黨報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發力點》、《黨報理應占領民生新聞的制高點》等研究黨報辦報規律的論文,發表后在國內新聞界獲得好評,前兩篇分別獲得中國新聞獎(論文類)二等獎。
三、實施業務練兵三年計劃,改變黨報機關化辦報作風
就任新華日報副總編輯特別是擔任總編輯后,周躍敏同志著力扭轉黨委機關報的機關化辦報作風,打造一支充滿活力的黨報采編隊伍,從根本上提升黨報的競爭力和影響力。2006年6月,他組織在新華日報編輯記者中進行大規模的"畫像"式的工作作風調查,引起極大震動和熱烈反響。在組織編輯記者大討論的基礎上,周躍敏同志提出了業務練兵三年計劃,即連續三年每年圍繞一個主題,推出一套方案,打造一個載體,扎實有效地推進思想業務作風建設。
第一年2006年,新華日報以"角色互換"為載體,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業務練兵,包括三項內容: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角色互換、13個省轄市的駐站記者南北交流易地采訪、部主任當半個月值班總編。第二年2007年,以建立記者基層聯系點為載體開展新一輪業務練兵活動。采寫部門112名記者每人確定一個縣(市、區)作為自己的聯系點,全省106個縣(市、區)全覆蓋。"來自記者聯系點的報道"作為常設欄目,一年時間內刊登稿件200多篇。第三年2008年,新華日報又開始打造新的業務練兵載體,即組織記者分期分批赴省外國外采訪。以培養名記者名編輯為宗旨的申請開設個人專欄的工作也在籌備之中。
新華日報的隊伍建設為新聞界有效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探索了一條新路。原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同志稱贊新華日報"隊伍建設抓得好,要繼續抓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