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新聞名專欄的幕后英雄
―記黑龍江電視臺《新聞夜航》欄目制片人周國梁
在黑龍江,有一檔最熱門的新聞節目--《新聞夜航》,每晚至少有500萬觀眾在電視機前準時觀看;忠實的觀眾們像記住"110"一樣,牢記夜航熱線:82890000。無論是大事小情,還是喜怒哀樂,老百姓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找"咱們夜航"。
《新聞夜航》創造了很多奇跡:創辦8年,幾乎囊括了中國電視界所有新聞大獎--全國新聞界第一個"五一勞動獎狀"、連續兩屆中國電視新聞獎十佳欄目獎、全國百佳電視欄目、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榮譽新聞欄目"、連續兩度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央視索福瑞公司數據顯示,《新聞夜航》的群眾滿意度連續七年名列黑龍江地區電視節目之首。如今,夜航的影響力深入人心,主持人、記者的名字觀眾如數家珍。只是,那個掌控節目全局的"操盤手"卻一直鮮為人知:雖然每一次重大新聞報道,都是他坐鎮指揮;每一次成功的社會活動,都是他策劃組織……但面對榮譽,他很少提及自己的姓名。他,更愿意把榮譽的焦點聚集在他付出了無數心血的《新聞夜航》上。他,就是《新聞夜航》的制片人--周國梁。周國梁,這個打造中國新聞名專欄"低調的幕后英雄",曾先后獲中國新聞獎四次、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兩次,其它國家、省級獎項十多次。
關注民生 以觀眾的視角做新聞
把《新聞夜航》打造成家喻戶曉的名牌欄目,讓節目扎根于千千萬萬百姓中間是周國梁不懈的追求,為此他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他提出記者要融入生活、融入實際、融入群眾,要以觀眾的視角用觀眾的語言說觀眾的故事。
2006年11月21日早晨,雙城市周家鎮鄉村公路上,一輛定員25人的客車載著45名小學生蹣跚前行,突然剎車失靈,嚴重超載的客車撞破護欄沖入河中,周家鎮中心小學8名學生當場死亡,接到線索,周國梁立即在第一時間派記者到達現場,此后一個月,他每天帶領同事研究報道,層層遞進的新聞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主管部門甚至到節目組來一起探討送子車市場混亂的根源和制度缺陷,通過夜航節目征集百姓意見,最終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送子車行業規范。
2008年3月8日,吉林省產婦尹文嬌因產后大出血急需救命藥品人血纖維蛋白原,得知線索,周國梁立即決定在直播中插播尋藥消息,并安排記者協助查找。最終從哈爾濱市的兩家醫院找到了7支人血纖維蛋白原,隨即周國梁又組織成立5人前期報道小組,親自部署采訪計劃。隨后兩天,他徹夜不眠,指揮《新聞夜航》臨時增加8檔5個多小時的直播報道,全程記錄哈爾濱長春兩地全民動員開展愛心大營救的感人場面。正值全國兩會期間,央視《新聞聯播》連續兩天播出夜航采制的營救消息,報道了今春最感人的真情故事?!缎侣勔购健酚秩ε浜鲜〈壬瓶倳?、省廣電局和電臺"龍廣愛心基金"的創建,兩個月已實現勸募金額1000多萬,作為全國第一個以媒體命名的慈善基金,為龍江慈善事業迎來了一個春天。
新聞事業對于周國梁絕不僅僅是職業,更寄托了他"參與生活、影響社會"的人生理想。八年來,周國梁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以上,推出的《貸款緣何變保險》、《公路征費野蠻執法》、《溫暖》等系列報道,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不計其數。
倡導和諧 以建設性的理念搞策劃
周國梁強調《新聞夜航》的報道不但要有貼近性、創新性,更要在輿論上倡導和諧、報道上促進和諧。建設性的視角讓周國梁把《新聞夜航》同全國其它民生新聞節目區別開來。
2002年的一個晚上,兩名年輕的農民工把剛下夜班的周國梁劫住"想要兩個錢花"。對峙中,周國梁意識到他倆可能是初犯,于是極力勸二人住手,經過一番思想交鋒,他們放棄了搶劫的念頭,還傾訴了開發公司惡意拖欠半年工資,他們無法回家過年的困境。這讓周國梁陷入了深思:雖然這兩個人能夠迷途知返,但如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這樣的"搶劫"還將上演。第二天,周國梁就深入到農民工當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隨后策劃出百集系列報道《關注農民工 討回打工錢》,《新聞夜航》成為全國最早關注農民工生存狀態的欄目,當年幫農民工討回打工錢500多萬元,黑龍江在全國率先出臺《黑龍江省農民工進城務工管理條例》,引發了全國媒體對農民工現象的關注。
2007年秋,黑龍江許多地方受災,很多農民無力進行第二年的春耕生產。農民工和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和相互不信任,導致農民工進城務工遭遇瓶頸。由此周國梁策劃了《小周幫您找工作》專欄,龍江縣龍山村農民孫宏飛看了報道連夜趕到電視臺,只帶著行李身無分文,周國梁將他推薦到一家搬家公司,企業馬上來車把孫宏飛接走--很快,他不但有了固定住處,每個月還能有兩千多元的收入。三個月內,兩萬兩千多名農民工找到了適合的崗位,幾百家企業找到了適用的工人,順利地幫助農民工邁出城市化的第一步。
為了讓節目發出和諧的聲音,節目理念上,周國梁總結出欄目運營的"六不"原則--不偏激、不沖動、不破壞、不炒作、不盲從、不驕傲;新聞實踐中,他策劃推出的《越來越好》、《歲月》等專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北大荒傳奇》等系列報道,從民生視角反映生活的細微變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全國率先走出了民生類節目僅靠新聞監督提高收視率的誤區。
身體力行 發揮團隊的力量創名牌
節目組有一塊公示板,大家經常會在上面看到這樣的手跡:"夢想、學習、誠信、堅持,一個團隊成功的心得……"
這是周國梁通過學習消化,提煉出來與同事分享的觀點。在吉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他十分注意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欄目運營之中,還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新聞戰線》等多本期刊發表多篇理論文章。實踐中周國梁建立了一整套高度柔性、行之有效的現代管理體系:學習培訓、重特大新聞應急預案等等規章制度,這些走在全國同行前列的制度保證了節目組高效、穩健運行。
周國梁總結出夜航的報道要關注三個方向:生活、生命、生存;選題要遵從"三有"標準:有用、有趣、有情;稿件要堅持"三些"原則:短些、軟些、近些。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周國梁和他的團隊堅持民生新聞的正確導向,在民生新聞中融入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新聞工作是一項需要從業者付出滿腔熱忱乃至熱血生命的事業。周國梁要求夜航的記者有四個特質:聰明、勇敢、親民、善良;夜航的報道要發出四種聲音:權威、動聽、獨特、多樣。目前節目組70人,三分之二是碩士研究生,有三個博士,大家所學專業五花八門,建筑、園林……周國梁說:我們力求挖掘、釋放每一個人的潛能,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這些知名記者和他們的報道已經成為夜航的品牌。"大氣、主流、溫暖"--周國梁為夜航奠定了陽光的基色,充分發掘新聞傳播規律,充滿激情弘揚生活中的主旋律,形成了《新聞夜航》今天在百姓心中金不換的公信力。
2008年,黑龍江省委把《新聞夜航》定為全省宣傳文化戰線的標兵,省委書記為《新聞夜航》頒獎。在《新聞夜航》研討會上,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張振華說:"周國梁及其領導下的《新聞夜航》成績斐然,我之所以說《新聞夜航》是中國新聞界引領電視新聞發展的一面旗幟,是因為他們始終牢記黨、人民、政府的重托,不但擁有其它的新聞名欄目一樣的高收視率,還自覺地體現社會的主流價值,堅定不移地堅持民生新聞正確方向,在公信力上達到了新高度,成為電視界不可多得的新聞品牌節目。包容,讓節目更豐富;思辨,讓節目更深刻;慈善,讓節目更溫暖;融入,讓節目更親民;真實,讓節目更專業。"事實上,周國梁以個人的魅力給節目打上了鮮明的烙印,而他卻謙虛地認為:大家持續的關注和熱愛,給了他持續的動力和勇氣,信守敬業專業的操守,兢兢業業地辦好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