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紀念題詞 韜奮出版獎 長江韜奮新聞獎 視頻新聞 圖片新聞
白巖松,蒙古族,1968年生于內蒙古,1989年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之后就職于《中國廣播報》。1993年成為《東方之子》欄目的首任主持人,僅僅三個月,白巖松就以自己的表現被評為《東方時空》首任最佳主持人。如今,白巖松參加訪談的人物近千位,一直參與各種節目的策劃,并始終堅持自己撰稿,為"主持人中心制"在中國電視界的實施進行了重要的探索和示范。
王義堂同志1953年8月出生,1982年吉林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分配到山西日報工作。1995年調入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工作。2005年任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至今。在26年的新聞工作中,,王義堂同志兩次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兩次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兩次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一次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他撰寫的社論《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獲中國好新聞一等獎。
劉亞東,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的高才生,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的佼佼者。1992年到科技日報。在記者崗位上16年,他是沖鋒陷陣的突擊戰士;在編輯崗位上,他是匠心獨具的幕后英雄。他采寫的作品兩次榮獲中國國際新聞獎二等獎,兩次榮獲科技好新聞獎。他編輯的作品最近5年里拿到了4項中國新聞獎。2007年,劉亞東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成洋,回族,福建東南衛視《海峽論壇》節目主持人,同時兼任《海峽新干線》和《海峽論壇》欄目制片人,主任編輯。他被香港觀眾評價為"內地值得贊賞的主持人";他在福建還被稱為"專訪臺灣政要第一人"。他領導的《海峽新干線》欄目相繼被評為"全國十大創新欄目"和"福建十大新聞名欄目"。2007年,被評為"第七屆福建省十佳新聞工作者",并被授予"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
江宛柳,女,高級記者。1970年入伍,1975年入黨,先后任解放軍報駐海軍記者站記者、駐總后勤部記者站站長,現為記者部機動組記者。曾任《解放軍文藝》和《昆侖》雜志編輯、《軍營文化天地》雜志副主編。被中宣部和中國記協評為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記者,被中國記協授予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被總政治部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
伊秀麗,女,滿族,中共黨員,高級編輯。1984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歷史系,到吉林日報社工作,至今已經24年。她先后擔任城市晚報記者、新聞部主任,吉林日報機動記者部主任、文體新聞中心主任兼文化新聞部主任等職務。
楊榮,男,山西臨縣人,1951年11月出生,1985年6月調入光明日報后,一直在基層從事新聞報道工作?,F任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光明日報山西記者站站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出版各種著作250余萬字。在歷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有5篇作品獲"中國新聞獎"。
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到今天,李占鰲當記者整整20年:他是山西廣播電視總臺第一個通過競聘上崗的制片人和新聞中心主任;第一個連續兩年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的記者;第一個在同一年內獲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的記者。在他的身上記錄了山西廣電史上許多個第一。
一位酷愛黨的新聞事業的女記者,她的足跡遍布天涯海角,海南每一個市縣的每一個鄉鎮都有她在農村學校采訪、在農民家中談心、在農村基層干部中調研的身影……她為海南的"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教育發展"積極奔走呼吁,寫下了大量新聞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她就是海南廣播電視臺的女記者陸海鷹。
張秋玲(播音名:秋林),女、主任記者,全國百優主持人,新聞節目、法律節目和大型活動的王牌主持。曾獲得5項國家級大獎、15項國家級獎項和20多項省級獎項。
主管單位:中共中央宣傳部 主辦單位:韜奮基金會網站維護: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網站介紹│聯系我們│站點地圖│版權聲明韜奮基金會 2012,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9030721號-1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38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