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紀念題詞 韜奮出版獎 長江韜奮新聞獎 視頻新聞 圖片新聞
1960年出生于湖北,從事新聞工作31年,歷任湖北孝感日報社總編輯、深圳商報社總編輯、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深圳廣電集團總裁,現任湖北廣播電視臺臺長;高級編輯;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工作中,王茂亮始終堅持新聞立臺。他幾乎周周參與新聞策劃,天天審看新聞節目,帶頭“走轉改”。
從記者站干起,孫剛還當過編輯、部主任,參與創辦《遼沈晚報》,有都市報總編輯和黨報總編輯的雙重經歷?,F任遼寧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總編輯。孫剛把策劃作為黨報新聞創新的支點,使《遼寧日報》的策劃面向全國。他曾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新聞采編類),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孫剛還獲得過“遼寧五一獎章”等國內省內多項榮譽。
浙報集團《浙商》雜志總編輯,高級記者,第一批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曾獲第七屆浙江飄萍獎、2011中國報刊品牌建設功勛獎等榮譽。從事新聞工作24年,16年在黨報做報道,8年在黨報集團辦市場化媒體,成長為一名跨體制機制的復合型傳媒人。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與他的團隊都能出成績、出經驗、出人才。他個人曾3次獲得中國新聞獎,5次獲得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1984年進入銅陵日報社工作,劉宇飛和《銅陵日報》相伴走過近30年的奮進之路。這期間,他編輯的《醒來,銅陵!》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992年、1993年連續兩年當選安徽省優秀編輯,1995年當選銅陵市首屆十佳新聞工作者。2011年被評為安徽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拔尖人才,2012年被銅陵市委、市政府評為拔尖人才。他非常注重對外宣傳,2010年1月由銅陵日報社承辦的《魅力銅陵》欄目,被授予“澳大利亞華文媒體知名品牌專欄”。
二十年的媒體從業生涯,張廣雷有著多次中國廣播獎一等獎、中國廣播影視獎大獎的輝煌;他率領的團隊,有著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先進集體、中宣部“全國新聞工作先進集體”、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龍江團隊”、中華慈善總會“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團中央“青年文明號”、2011全國最具實力省級交通廣播等頂級榮耀。在他的帶領下,龍廣交通臺名聲大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
1984年調入吉林日報社,27年來一直從事要聞編輯工作,經常白班夜班連軸轉,是全報社上夜班時間最長、休息時間最少的人。十幾年中,李文彪平均每天編審稿件2萬字,累計編審稿件7000余萬字,是全報社看稿最多的人。編審的稿件有上百篇獲國家和省級新聞獎。其中,長篇通訊《亞泰足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獲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八方唱響同心曲》,獲中宣部主辦的全國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作品獎。
現任天津電視臺副總編輯兼都市頻道總監,從事電視新聞工作24年間,始終工作在新聞采編和管理一線。曾先后獲得中宣部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2011年度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等稱號和榮譽。其策劃并參與采編的新聞作品,電視新聞消息《長江源頭楚瑪爾河出現斷流》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電視訪談《天河一號:速度背后的較量》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李建國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進入江西電視臺工作24年,歷任記者、制片人、副主任、頻道總監、臺長助理、副臺長。曾獲“江西省宣傳文化系統優秀拔尖人才”、“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2011中國傳媒年度貢獻人物”。主創的《中國紅歌會》、《傳奇故事》欄目分別獲得中國新聞獎和星光獎?,F任江西電視臺副臺長兼任衛視頻道總監。在長期電視實踐中,他成功地創辦了多個在全國電視界和廣大觀眾中享有盛譽的品牌節目。
1989年,楊華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廣播電視專業畢業,分配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至今已23年。在這23年里,楊華經歷了編輯記者、制片人、部門主任到新聞中心副主任等不同工作崗位的轉換,始終奮戰在新聞一線不曾離開,“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見證了她的付出和成績。在這23年里,楊華成長為善于駕馭重大、復雜題材,善于調動和激發團隊創作激情的新聞操盤手。
現任山西廣播電視臺編委兼綜合廣播總監。從業27年來,他共有8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另有150余件作品分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山西新聞獎等國家級和省級新聞獎,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國傳媒大學、廣電管理干部學院等高校的教材。2004年被國家人事部、廣電總局授予“全國廣播影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08年獲頒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管單位:中共中央宣傳部 主辦單位:韜奮基金會網站維護: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網站介紹│聯系我們│站點地圖│版權聲明韜奮基金會 2012,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9030721號-1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3864號